隨著社會各界對環境污染問題的反映越來越強烈,國家從嚴治理環保的措施將長期進行下去。從霧霾停限產,到VOCs收費;從限時搬遷,到關廠清算;環保對生產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合法合規地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應盡快引起各企業的重視。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案例,全是因為廢墨廢氣處理不當的噴碼機廠家而造成的悲劇。

案例一
私自填埋廢油墨
罰款60萬元
云南省一家噴碼機廠家,為了減少企業危險廢物處置成本,擅自將7噸左右的廢棄油墨進行掩埋,據調查,這些油墨均沒有進行過防滲漏措施,帶來嚴重的環境壓力。云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此案進行判決:判處罰金六十萬元,其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零六個月,另還有多位涉案人員被判刑!
案例二
未配套廢氣收集處理設施
罰款23萬元
根據如今的環保要求,噴碼機廠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需經過相應的廢氣收集處理設施,達標后方可排放。仍未配套廢氣收集處理設施的企業真的需要立即行動起來了,不要心存僥幸心理,某印企在生產過程中尚未配套廢氣收集處理設施,被責令其立即停止生產,并對其處以罰款23萬元。
案例三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超標
罰款200萬元
噴碼機廠家即使采取措施對廢氣進行處理,如果排放不達標,依然會受到處罰。北京一印企,因印刷車間排氣體濃度超過了北京市《印刷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規定的排放限值,被勒令改整,并處以十萬元的罰款。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之后,其排放氣體依然超過排放限值,被處以按日連續處罰,罰款額高達200萬元。
近期發生的這幾筆“天價罰款”事件,實際上是環保風暴席卷行業的一個縮影。那么,如此形勢之下,印企對于環保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呢?
1、不能放松環保要求,爭取實施清潔生產。廢氣、廢水必須達標排放,新建項目必須取得環評報批手續再投入生產等;
2、一旦被環保部門檢查出問題,該整改的立馬整改,千萬不要出現整改后仍然不達標的情況,否則處罰力度可能會更大。
3、如果對環保部門作出的處罰不服,可在收到處罰決定后立馬向省環保廳或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或者直接向有管轄權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4、繳納罰款要及時。一般而言,逾期不繳納罰款的,將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
噴碼機廠家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對企業內部進行整治,對油墨、廢氣、廢液等污染物進行嚴格的分類和有效地處理,促使每一項排放指標都能否符合國家標準,依法依規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切不可心存僥幸心理。綠色環保是印企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環保是大趨勢,只有順應政策,企業才能走得長遠。
當然,如果加大環保投入,噴碼機廠家的成本將會急劇上升。但沒辦法,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環保要求將會越來越嚴格,面對行駛國家意志的環保行動,企業除了選擇迎合,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