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新肺炎疫情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全民也快速投入戰“疫”,“這個春節不出門”成為大眾應戰疫情的有效方式。
隨著疫情的發展,口罩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讓這一平時毫不起眼的生活用品一躍成為被瘋搶的“年貨”,許多城市都出現了口罩供不應求的情況。一時之間,口罩緊缺成了社會性的問題,而更可怕的是,買到的口罩,還有可能是假貨。

別讓假口罩為抗疫添堵
疫情之下,生死之間,人性之惡在利益面前暴露無遺。由于口罩對隔絕病毒有顯而易見的作用,人們對口罩的需求量激增,一些不法分子瞄準了這個時機,為牟取暴利大肆銷售假冒偽劣口罩。
疫情期間,全國已查獲多起假口罩案件,涉案金額巨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類假冒偽劣口罩多達十幾種,有些是仿制品牌口罩,有些是仿制進口口罩,有些沒有認證和標準。
一些不良商家將具有防疫效果的口罩溢價數倍進行銷售,頂風作案,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將使用過的口罩進行回收,粗略消毒后二次包裝再次上架,而這只是不法分子制售假口罩的冰山一角行為。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假冒偽劣口罩”后會發現,有多條新聞對全國各級公安機關破獲口罩造假案件做出報道,查獲的假冒偽劣口罩少則數萬,多則二三十萬只,當來源不明、防護效率降低的口罩一旦流入防疫一線,對于防疫人員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防偽辨別方法看清真假口罩
“真沒想到會從大年夜開始滿世界找口罩…”疫情爆發后,很多人都通過各種渠道找尋口罩的“下落”,N95、醫用還是外科口罩都投入了一線抗疫現場,許多人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從國外供應鏈渠道想辦法。 但是,當遇到不符合標準醫用口罩不僅起不了防護作用,還有可能有害健康。

那么,如何鑒別醫用口罩的真假呢?據有關專家介紹,我們可以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點擊“醫療器械”–“國產器械”,輸入要查詢的企業名稱或口罩上的「注冊證號」就可以查詢到有無記錄了。
對于3M口罩要做到聞味道、看印刷、看LA標志和QS認證和數字序列,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物一碼為打假提供有力支撐
真真假假的口罩不僅讓消費者苦惱不已,也讓生產廠家陷入了困境。早在2006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就建議生產商利用RFID技術跟蹤那些易被造假的產品,以便尋根溯源區別真偽。
而在當今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二維碼具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那么能為產品提供保障、讓產品擁有“身份證”的體系是什么?其實就是目前常說的“一物一碼”技術。
一物一碼即是口罩噴碼機對每一件產品賦予一個唯一編碼,讓每一件產品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標識,以此實現產品溯源、防偽防竄、營銷、物聯的四大應用。一物一碼為每件產品打造唯一身份標識,以“碼”賦能企業,幫助企業完成數據的信息化與智能化。

實現一物一碼的真正落地,需要口罩噴碼機、軟件平臺、現場標識系統的應用,其中最關鍵的是標識系統的具體實施應用,如何更好的將一物一碼落地到現場,標識系統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口罩生產企業來說,采用“一物一碼”的二維碼標識技術或許是防偽產品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應用二維碼技術為每一件產品單品賦予具有唯一性的防偽碼,將產品的生產、包裝、流通、銷售過程相關的信息數據記錄到系統上并存于防偽二維碼就是現在常見的產品防偽方式,這種方式我們通常稱之為一物一碼防偽系統。
對企業來說,通過一物一碼防偽口罩噴碼機系統對產品進行追蹤可對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過程進行有效的管控,防止被假冒偽劣,做到這些對于企業樹立和維護良好的品牌口碑和形象有利,讓消費者更信任企業的產品質量,有利于提高產品的銷量;
而對造假者來說,一物一碼防偽系統提高了其造假產品的成本,壓縮了其利益空間,從而有效制止他們的造假行為,具有唯一性的防偽二維碼一般是一次性使用,可以防止造假者復制產品的二維碼進行再次利用。
二維碼防偽讓假口罩無處遁形
作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據了解,我國口罩日產2000 多萬只。但當一種產品成為 14 億人口的生活必需品時,是幾乎無法量化的需求數字,令原有的產能杯水車薪。
面對疫情的需求,口罩生產企業緊急轉產,脫離傳統生產思路,采用智能生產線,口罩噴碼機、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能,利用科技手段緩解口罩供應的巨大壓力。
當口罩的產能達到需求時,應該如何通過“一物一碼”技術做到假口罩的“甄別”呢?
目前口罩有很多種類,面向終端消費者時需要有不易仿制,較易識別的防偽手段。二維碼防偽系統可在后臺生成獨一無二的二維碼,帶有驗證碼,下載交付給印刷廠印刷在口罩包裝袋上,客戶掃碼就可以查詢到商品的相關信息,進行防偽驗證查詢,從而對商家產生信任感,體現企業的正規化,讓消費者買的放心,用的省心。通過二維碼防偽技術,如今疫情期間產品被假冒的可能性降低,產品防偽技術應用多樣化,造假者造假成本太高,通過防偽產品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信譽。

物聯網防偽標識新趨勢
據世貿組織統計,全世界受假冒偽劣產品影響的市場達到了3000億美元,每年假冒偽劣產品的成交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0%。在我國,假冒偽劣產品規模是3000-4000億人民幣,特別是煙、酒、食品、化妝品等行業,已是假冒偽劣商品的“重災區”。
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都希望為疫情做些貢獻,而作為物聯網標識行業的企業們可以為此做些什么?一個口罩,物聯網標識行業企業應如何減少其“造假”的風險呢?
物聯網標識行業企業作為實施一物一碼口罩噴碼機應用的主要載體,應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目前產品防偽仍然是各行各業的一大難題,而業內賦碼設備商、軟件平臺商等,均需要發揮自身重要作用。
為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2018年合肥友高發起成立了IMU物聯網標識行業聯盟。IMU聯盟將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的資源與價值,以“誠信·共生·共贏”的價值觀,打造用戶可信賴的一物一碼解決方案物聯網標識行業生態圈。

作為IMU聯盟理事長單位和秘書長單位,友高在此呼吁聯盟成員企業能夠持續關注疫情防控進展,并以各自方式參與到這場戰“疫”之中。隔離病毒,不隔離企業責任感。面對種種不確定性,作為企業,我們不僅有直面困難的勇氣,更有理性的決策和果敢的行動。我們或以力所能及的方式馳援疫區,或利用平臺、技術與服務為行業和社會解決實際問題,亦或是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在聯盟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砥礪前行,為疫情狙擊做出自己的貢獻。
對于軟件平臺企業來說,產品防偽的核心任務其實是保證商品的真實性,生產該商品的廠家真實性以及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物聯網標識防偽可以賦予產品一個身份證,依托物聯網標識技術,通過系統大數據實時比對實現產品數據化防偽。
物聯網標識是萬物互聯的基礎,萬物互通互聯,物聯網標識讓防偽問題變得簡單。可以說,物聯網標識技術防偽代表了當前防偽技術的潮流和前進方向,好的產品需要一項有效的防偽措施進行保護, 哪怕是一個口罩,出現造假情況所造成的隱形損失不可估量。
疫情當前,有人在借機大發國難財,有人在逆行疫區救死扶傷。作為普通人,危難的時候有能力盡一份心意就是最大的正能量。
不求高歌與子同袍共赴前線,但盼守好底線不令“背刺”發生。
本文轉自標識天下